{{student_name}}
教师端
登录
注册

边坡锚杆(索)支护虚拟仿真实验

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实验解决了学生去边坡支护现场认知实习的繁琐环节和现场施工效果时间久难量化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了解锚杆(索)支护在边坡加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和所起的效果。

实验目的

锚杆支护在公路边坡、坝体边坡、露天边坡等支护加固工程中广泛应用。在目前的教学及实验室试验中,很难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锚杆(索)支护的施工流程、作用机理及在现场工程的实际作用效果。对于现场锚杆(索)支护而言,由于受边坡施工场地及时间的限制,锚杆(索)支护效果的隐蔽性及时间长,难以准确量化加固效果,很难满足学生在现场对锚杆(索)支护操作过程及效果的需求。

因此,本项目选取公路边坡、坝体边坡、露天边坡三种施工场景,以及对应的锚杆(索)支护施工方案,采取虚拟仿真的方法对锚杆(索)支护从加工、组装、钻孔、打锚杆、注浆力学作用机理、锚固效果等边坡支护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以解决实验室实验难度大、施工现场条件复杂、锚杆(索)支护效果时间长及难以准确量化加固效果等限制因素的影响,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重复进行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对锚杆(索)边坡支护实践操作能力。

  • (1)建立对锚杆(索)边坡支护三种真实感知施工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展示锚杆(索)支护应用的三种边坡施工场景,学生可以对支护现场进行真实感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的场景进行操作。
  • (2)掌握边坡支护系统的几何形态和锚杆(索)组成。通过对边坡锚杆支护系统三维仿真模拟,引导学生认知边坡组成形态和锚杆组成构件及组装过程。
  • (3)掌握锚杆(索)边坡支护的作用原理。对锚杆(索)支护的力学作用原理进行交互学习,了解其在边坡加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效果。
  • (4)熟悉锚杆(索)边坡支护设计原则。通过对锚杆(索)支护在边坡中的布置参数进行交互学习,对锚杆(索)边坡支护设计的原则及步骤进行熟悉。
  • (5)掌握锚杆(索)边坡支护操作过程。通过锚杆支护模拟仿真操作,使学生掌握锚杆(索)边坡支护的具体操作全过程及注意事项。
  • (6)深入了解锚杆(索)边坡加固效果。通过学生对虚拟仿真进行交互操作,选择不同的场景和锚杆(索)参数,输出相应锚杆(索)支护边坡效果图,深入了解锚杆(索)加固作用效果。
  • (7)培养边坡支护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及应用能力。通过支护模拟训练,使学生对边坡锚杆(索)支护现场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提高其现场组织管理及应用能力。
  •        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实验解决了本科生去边坡支护现场认知实习的繁琐环节和现场施工效果时间久难量化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了解锚杆(索)支护在边坡加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和所起的效果。
实验原理

采用虚拟仿真模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相结合,将实验现场要求高、实验时间把握不便、作用效果时间长、无法量化对比、经济成本高的室外锚杆(索)边坡支护现场实验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系统仿真平台,实现锚杆(索)的组装、锚杆(索)参数选取、边坡钻孔、锚固施工、参数对比、效果的操作过程,理解锚杆(索)加固力学机理,熟悉锚杆在边坡加固中的作用效果,提升学生对边坡锚杆(索)支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现场实际操作的技术能力。

知识点:共_5_个

  • (1)边坡几何形态组成和锚杆(索)组成及组装步骤;
  • (2)锚杆(索)边坡支护的作用原理;
  • (3)锚杆(索)边坡支护设计原则及步骤;
  • (4)边坡锚杆(索)支护现场操作步骤。包括组装、钻孔、锚固、注浆等;
  • (5)锚杆(索)边坡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实验仪器设备

家用或办公使用计算机,Windows7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或macOS 10.9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IE浏览器7.0及以上版本,或Google Chrome, Firefox, Safari浏览器。

实验材料

为了使学生深入锚杆(索)在边坡支护过程中的安装操作过程和锚固效果,本虚拟仿真项目针对公路边坡、大坝边坡、露天边坡三种施工场景分别采用螺纹锚杆、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加固。

实验教学方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克服实验室和现场锚杆(索)支护无法提供相应的锚杆支护操作步骤及工艺的加固效果,采用先进的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技术和教学理念,构建边坡锚杆(索)支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三维动画显示和交互式操作实验平台引导学生完成边坡支护技术工艺实验,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优势,设计并实现了丰富系统的实验内容,包括:

  • ①引导学生认知边坡几何要点、锚杆(索)使用场景等基本施工情况的真实作业环境;
  • ②通过对锚杆(索)材料及结构组成、钻探施工设备等支护设备的拆装步骤、交互操作,学习边坡支护设备的组成、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
  • ③进行边坡支护原则及锚杆(索)设计计算的动画展示和讲述,学习边坡支护设计相关知识。
  • ④进行边坡支护现场钻探施工、锚杆(索)组装及锚固等工艺操作实践,掌握边坡锚杆(索)支护工艺各项工序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
  • ⑤进行锚杆(索)力学作用原理的三维动画展示,学生通过交互方式根据选择的工况和参数,输出相应的锚固支护作用结果。
  • ⑥把课堂边坡支护理论学习、实验室锚杆(索)支护操作等工艺参数优化实验和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工艺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对锚杆(索)支护组装、参数、施工、作用效果输出等锚固施工全过程进行交互操作,实行“一人一工况、一人一参数”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面临的工程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施工场景,选择不同的锚杆(索)参数,根据选择的参数获得不同的支护效果。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边坡锚杆(索)支护的技术知识,提高现场实践、组织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使用目的
  • ①为学生提供比实验室和施工作业现场更为丰富、系统的实验内容,帮助学生从边坡几何形态、锚杆(索)材料及结构组成、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和效果等方面系统学习,多层次多角度系统掌握锚杆(索)边坡支护知识。
  • ②改变教师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开放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强化学生自己学习,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与学生融合成一体,共同完成实验项目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
  • ③通过课堂综放理论教学、实验室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现场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 ④通过实行“一人一工况、一人一参数”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同的工况参数,根据不同参数获得不同的支护加固结果,增加仿真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建立锚固结果与参数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避免因为参数或者施工场景单一结果一致使学生觉得实验枯燥乏味。同时,锻炼学生掌握锚杆(索)支护参数适用条件和选取原则,以便在未来工程中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 ⑤虚拟仿真模拟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学生可以在自己适合的时间重复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
(3)实施过程

虚拟仿真平台上共设置三大模块,理论测试、虚拟实验、实验报告。

理论测试:学生选课后可以进行锚杆(索)边坡支护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同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测试。

虚拟实验:理论测试通过后,进入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原理的观看,然后根据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查看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后,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实验结论以及对该实验设计的评价和建议,提交给老师评阅。通过考核界面进行考试,考核结束后系统自动给出分数。

(4)实施效果

经过“一人一工况、一人一参数”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边坡现场锚杆(索)安装实施过程,从而对锚杆(索)支护在边坡加固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理解。

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
  • (1)实验方法描述
    • 实验项目主要依据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对边坡锚杆(索)支护原理和现场施工操作等场景进行还原,通过构建锚杆(索)边坡支护加固现场模型,模拟边坡支护原则、边坡锚杆(索)选型、锚杆(索)结构、施工过程、锚杆加固原理及作用效果整个作业过程,引导学生在对锚杆(索)边坡支护加固方式、作用原理及效果了解的基础上,按照边坡支护设计原则和工艺参数,操作锚杆(索)支护作业,掌握边坡支护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本实验由综合测试、场景认知、设备学习、锚杆(索)支护施工工艺、作用原理及效果、实验考核6个部分组成。

      综合测试:通过综合测试使学生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场景认知部分:主要了解边坡几何要点、锚杆(索)使用场景等基本施工情况。

      设备学习部分:通过对锚杆(索)材料及结构组成、钻探施工设备等支护设备的使用方法、拆装步骤、交互操作,学习边坡支护设备的才做方法。

      锚杆(索)支护施工工艺:在虚拟边坡支护三维工作现场,进行钻探施工、锚杆(索)加固施工、边坡现场设备安装等工艺,系统学习锚杆(索)支护知识和技术。

      作用原理及效果:通过虚拟动画展示锚杆在边坡加固过程中的受力作用原理,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变形、塑性、滑动面等变化结果,展示锚杆(索)作用效果。

      考核部分,系统出题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考核,并生成实验报告。

  •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 步骤1:启动仿真系统。在这一步,学生点击启动仿真系统,然后注册、登录系统。用户选择自己对应的身份并注册账号后,可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步骤2:选择实验类型。在界面,包括仿真实验和综合知识测试两部分内容,学生需点击综合知识测试按钮对前期线下边坡锚杆(索)支护综合知识进行测试。然后可点击仿真实验按钮,进行仿真实验操作系统;

      步骤3:支护方式选择介绍。在该界面,针对公路边坡、大坝边坡和露天边坡三种不同的场景和对应的支护方式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不同支护方式因工程特点不同选择不同,为下一步场景认知的选择做准备。

      步骤4:选择仿真实验边坡锚杆(索)施工场景。在该界面,学生进入“场景类型”选择界面,包括公路边坡、大坝边坡、露天边坡三种场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场景。在该步,学生可以对三种场景现场进行认知。

      步骤5:工作画面边坡要素组成及支护设备构成。在该界面,主要展示边坡的几何特性和锚杆结构的组成构件,供学生学习了解实验所需设备材料。边坡几何因素主要包括坡底、坡脚、坡面、坡角、坡顶;锚杆支护主要设备包括钻机、钻杆、锚杆、锚喷机、锚索、连接器、导向帽、千斤顶、锚具、注浆管、全站仪、钢钎、垫板和螺母等。

      步骤6:选择工程仿真参数设置。在该界面,学生可以点击“工程参数设置”,输入锚杆的设置参数,包括锚杆长度、直径、角度大小。

      步骤7:组装锚杆设备。在该界面,首先学生点击组装锚杆,然后选择两根锚杆和连接器,以达到设计长度,将导向帽连接到连接后的锚杆上。

      步骤8:钻孔定位。在该界面,学生首先选择全站仪和钢钎,进行作业孔定位。此时相应位置会出现红色标注标识。

      步骤9:钻孔施工。在上述界面基础上,选择钻机和钻杆按钮,设置钻孔深度参数后,将钻杆移动到上述红色标注标识位置进行钻孔施工。

      步骤10:放入锚杆(索)和注浆管。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在同一界面,点击放入锚杆和注浆管,将锚杆和注浆管插入钻孔中,进行锚杆施工操作。

      步骤11:锚固段注浆。在上一步基础上,在同一界面,点击锚固段注浆按钮,然后点击注浆机,将注浆管连接到注浆机上进行注浆,混凝土浆液会注入到钻杆和钻孔之间。

      步骤12:拔出注浆管。在上一步基础上,在同一界面,锚固段注浆完成后,点击拔出注浆管,注浆管被拔出。

      步骤13:预应力锚杆(索)拉伸。在上一步基础上,在同一界面,对于边坡而言,将千斤顶放在边坡上的锚杆相应位置,点击张拉锁定,完成锚杆(索)预应力张拉。

      步骤14:固定锚杆:点击固定锚杆,在坡面与锚杆接触位置安装垫板和螺母以起到固定作用。

      步骤15:喷射混凝土。对于上述边坡而言,需要在上述预定作业孔完毕后点击喷射混凝土操作,然后选择锚喷机在相应位置进行锚喷操作,进而完成整个锚杆(索)支护施工全过程。

      步骤16:锚杆(索)力学作用机理显示。在该界面,点击作用机理按钮,在边坡锚杆(索)加固位置会出现力学作用效果。

      步骤17:边坡锚杆(索)支护结果输出。在上述所有步骤完成后,点击结果输出按钮,可以进入下一步。

      步骤18:结果参数输出选择。在该界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的结果参数。主要包括应力结果、安全系数结果、位移结果、滑动面结果。

      步骤19:试验结果分析,生成实验报告。

      步骤20:实验结束,退出系统。

      图1 虚拟仿真实验实施流程

      图2 锚杆(索)施工流程

      图3 考核构成图

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
  • (1)是否记录每步实验结果:是

  • (2)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

    • [1]实验报告 [2]心得体会 [3]其他

  • (3)其他描述:无

考核要求

从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考察学生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

  • (1)熟练掌握边坡锚杆(索)支护虚拟仿真等理论知识;
  • (2)熟悉边坡锚杆(索)支护实验的原理、技术要求;
  • (3)能够顺利完成边坡锚杆(索)支护仿真验的全流程,各步骤无遗漏、无差错;
  • (4)能够独立、完整的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面向学生要求
  • (1)专业与年级要求
  • 本实验项目面向土木工程、地下工程专业大二或大三学生。
  •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 已完成《岩体力学》、《土力学》等的学习,已完成或同步进行《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基础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学习。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项目负责人情况

姓名 孙玉周 性别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处长
院系 研究生处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淮河路1号

教学研究情况:

  • (一)教学研究课题

    • 1. “中外合作办学升级版”视域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2019.09立项

    • 2.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土建类本科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08结项

    • 3.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改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改项目,2015.05结项

    • 4. 中原工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布局优化研究,中原工学院教育发展改革项目先导性研究课题,2018.12结项

    • 5. 以科研为导向的工程结构数值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12立项

  • (二)教学研究论文

    • 1. 孙玉周, 常利武. 《工程结构数值方法》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 (三)教学表彰/奖励

    • 1.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一等奖(第5),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及培养模式改革,2019.09

    • 2. 河南省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力学授课中的命题式教学方法研究,2014.06

    • 3.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Engineering Mechanics》,2013.01

    • 4. 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工程结构数值方法,2017.01

学术研究情况:

  • (一)研究课题

    • 1.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基础研究专项:基于高阶弹塑性连续理论的多尺度力学,2020.01-2022.12,30万

    • 2.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基于高阶理论的多尺度方法及其在膨胀土研究中的应用,2016.01-2017.12,50万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硅纳米材料的高阶本构模型及其在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11472316),2015.01-2018.12,75万

    • 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功能化碳纳米管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分析和机理研究(NCET-12-0700),2013.1-2015.12,50万

  • (二)学术论文

    • 1. Sun YZ*, Hu YY, Li XM (2020) A Multiscale Model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raphene, Boron Nitride and Silicon Carbide Hexagonal Nanosheets. Current Mecha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 1, 1-8.

    • 2. Yue JC*, Chang LW, Sun YZ* (2018) A Mesh-Free Method for Microplates with the Size Effect.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s, 10(2): 252-258. (SCI)

    • 3. Sun YZ, Liew KM* (2017) Modeling of thermo-mechanical fracture behaviors based on cohesive segments formula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77: 81-88. (SCI)

    • 4. Yue JC*, Chang LW, Sun YZ* (2017) A New and Efficient Boundary Element-Free method For 2-D Crack Problem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7: 1863714. (SCI)

    • 5. Wang LF*, He XQ, Sun YZ, Lie KM (2017) A Mesh-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Strain Gradient Nano-Beams.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84: 231-236. (SCI)

  • (三)学术奖励

    • 1.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015)

    •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 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011)

    • 4. 河南省微纳米力学与工程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2016)

    • 5. 全国优秀力学教师(2013)

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情况

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承担任务 备注
1 孙玉周 研究生处 教授 处长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指导及总体规划
2 王志留 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 虚拟仿真实验功能设计
3 惠存 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副主任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
4 李新明 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副主任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管理
5 王英杰 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和技术支持

团队其他成员: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承担任务 备注
1 尹松 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副主任 虚拟仿真实验脚本编写并和企业对接
2 常利武 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副主任 虚拟仿真实验在线教学和服务
3 丁鹏初 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 虚拟仿真实验在线教学和服务
4 李斌 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
5 韩真微 郑州金宇峰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程序架构
6 赵钟超 郑州金宇峰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程序技术实现
7 陈志远 郑州金宇峰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 前端架构实现

网络条件要求
  • (1)说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带宽要求(需提供测试带宽服务)
  • ①基于公有云服务器部署的系统,5M-10M带宽。
  • ②基于局域网服务器部署的系统,10M-50M带宽。
  • (2)说明能够提供的并发响应数量(需提供在线排队提示服务)
  • 支持200个学生同时在线并发访问和请求,如果单个实验被占用,则提示后面进行在线等待,等待前面一个预约实验结束后,进入下一个预约队列。
用户操作系统要求
  • (1)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
  • Windwos7(x64)及以上
  • (2)其他计算终端操作系统和版本要求:无
  • (3)支持移动端:否
用户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
  • (1)需要特定插件
  • (勾选是请填写)插件名称插件容量
  • 插件名称:FireFox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
  • 插件容量:54MB-63MB
  • 下载链接:http://www.firefox.com.cn/、https://browser.360.cn/ee/
  • (2)其他计算终端非操作系统软件配置要求(需说明是否可提供相关软件下载服务)
用户硬件配置要求
  • (1)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 序号 硬件名称 配置要求
    1 CPU Intel-I5系及以上;
    2 操作系统 Win7/8/10简体中文版
    3 显存容量 2GB及以上
    4 内存容量 8G+
    5 硬盘容量 1T
    6 显示器分辨率 1920×1080及以上
    7 输入设备 鼠标、键盘
  • (2)其他计算终端硬件配置要求:无
用户特殊外置硬件要求
  • (1)计算机特殊外置硬件要求:无
  • (2)其他计算终端特殊外置硬件要求:无
实验教学项目技术架构及主要研发技术
指标 内容
系统架构图及简要说明

支撑项目运行的平台及项目运行的架构共分为五层,每一层都为其上层提供服务,直到完成具体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下面将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分别阐述各层的具体功能。

  • (1)数据层
  • 滑面监测虚拟仿真实验涉及到多种类型虚拟实验组件及数据,这里分别设置虚拟实验的典型实验库、规则库、实验数据、用户信息等来实现对相应数据的存放和管理。
  • (2)支撑层
  • 支撑层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开放共享平台的核心框架,是实验项目正常开放运行的基础,负责整个基础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支撑平台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子系统:数据管理、资源管理与监控等。
  • (3)通用服务层
  • 通用服务层即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为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一些通用的支持组件,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在虚拟实验环境完成虚拟仿真实验。通用服务包括:实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实验资源管理、智能指导、实验报告管理、教学效果评估、项目开放与共享等功能。
  • (4)仿真层
  • 仿真层主要针对该项目进行相应的器材建模、实验场景构建、虚拟仪器开发、提供通用的仿真器,最终为上层提供实验结果数据的格式化输出。
  • (5)应用层
  • 基于底层的服务,最终用于滑面监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放与共享。该框架的应用层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服务层提供的各种工具和仿真层提供的相应器材模型,设计各种典型实验实例,最终面向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应用。
实验教学项目
开发技术:VR AR MR 3D 仿真 二维动画 HTML5 其他 WebGL、Vulkan
开发工具:Unity3D 3D Studio Max MayaZBrush SketchUp Adobe FlashUnreal Development Kit Animate CCBlender Visual Studio 其他 PhotoShop、Substance Painter
服务器:CPU 4 核、内存 8 GB、磁盘 1024 GB、显存 4 GB、GPU 型号 NV GTX1060 操作系统
运行环境:Windows Server Linux 其他具体版本
数据库
Mysql SQL Server Oracle
其他
备注说明 (需要其他硬件设备或服务器数量多
于 1 台时请说明)
项目品质(如:单场景 模型总面数、贴图分辨 率、每帧渲染次数、动 作反馈时间、显示刷新 率、分辨率等): 单场景模型总面数:373,600面
贴图分辨率:大于等于1024x1024
每帧渲染次数:60
动作反馈时间:实时
显示刷新率:60
分辨率:全屏模式1920x1080
实验教学项目特色
(1)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 1)项目的必要性

实验内容反复练习实验时间自由控制的需要

对于岩土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为了毕业后快速将知识转化为现场实际应用,需要学生反复实践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现场专业技能。岩土工程相关课程多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对于锚杆(索)边坡支护而言,会受到实践课时间和生产安全的限制,更需要在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反复的练习,该虚拟仿真平台既可以满足学生反复练习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的需求。

现场实践效果的限制

对于边坡锚杆(索)支护现场实践而言,由于受边坡施工场地及时间的限制,锚杆(索)支护效果的隐蔽性及时间长,难以准确量化加固效果,很难让学生通过现场实践对锚杆(索)支护操作过程及锚固效果深入理解。

实验室实验难度大。锚杆(索)边坡支护实验方法多,准备工作复杂,围岩岩性难以控制,涉及的锚杆(索)参数繁多,导致实验室实验难度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 2)项目的先进性

实验场景及参数的多样性

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项目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边坡场景进行实验操作,在选择完场景之后,可以选择不同的锚杆(索)参数进行实验操作,不同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锚杆(索)支护结果。

为实现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该虚拟仿真项目克服了传统教学实验难度大和现场实践锚杆(索)支护效果的隐蔽性及时间长的缺点,能够满足学生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场应用技能的培养,而且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反复进行实验操作。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提供平台

该虚拟仿真项目可以使学生通过交互仿真操作边坡锚杆(索)施工的全过程,反复的进行操作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弥补了传统实验互动性差、条件单一的缺点,也可以通过仿真训练不到达施工现场即可进行完成的多条件的锚杆施工操作及获得多种效果展示结果。

虚拟仿真平台对企业专业技能训练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不仅仅对在校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可以继续推广应用,对岩土工程相关企业的职业培训、技能训练等提供学习师范平台。

  • 3)思路创新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平台的交互操作进行多场景、多参数的选择和结果对比,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方法更灵活,手段更新颖,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验效果和知识的测试,系统会自动评定学生对应的成绩。学生可以在试验完成后对虚拟仿真平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意见,完善实验,促进虚拟仿真教学的发展。

(2)教学方法

实验平台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前期通过授课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边坡锚杆(索)基础理论知识,储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为进行下一步锚杆(索)边坡支护虚拟仿真平台和实验操作做准备。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交互操作包括场景认知、虚拟设备组装和施工、参数选择等,将锚杆(索)力学作用机理和边坡锚固效果等无法观测的现象量化和定性展示,达到虚实结合的目的,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边坡锚杆支护操作流程和效果。(索)力学作用机理和边坡锚固效果等无法观测的现象量化和定性展示,达到虚实结合的目的,便于学生熟练掌握边坡锚杆支护操作流程和效果。

边坡锚杆(索)支护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师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主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辅导和引导。克服了实验室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和现场实践锚杆(索)支护效果的隐蔽性及时间长的缺点。

(3)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在虚拟仿真操作后的测试和实验报告等情况,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记录和总结学生虚拟仿真实验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查漏补缺。

(4)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学生能够通过锚杆(索)支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交互操作实现对锚杆钻机、锚杆(索)等设备的操作,更加熟悉掌握钻机、锚杆结构、边坡锚固流程、作用机理和效果,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场实际提供锻炼机会。

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不必因为胆小或者当面提问而尴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掌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虚拟仿真平台使用Web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操作,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时间、使用地点和使用人次等限制,也可以根据学生、教师等实验群体的要提和使用过程中的建议进行更新和完善。

实验教学项目持续建设服务计划
(1)持续建设与更新

增加更多结构和材料种类的锚杆(索),使虚拟仿真实验在现场实际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可以与学校的VR可视系统协同使用,通过增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增强学生对边坡锚杆支护现场的感受力和真实感。

增加素材资源,丰富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可以增加边坡支护后的内部应力位移等雷达光纤监测系统,扩展现场实用性。

增加边坡支护设计和支护形式选择环节,学生根据地质条件、边坡环境及用途等,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并实施操作。

(2)面向高校的教学推广应用计划

面向岩土类相关高校进行推广,加强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争取服务于相关专业高校边坡锚杆(索)支护的教学工作;

(3)面向社会的推广与持续服务计划

对于相关行业设计院、研究院及现场施工人员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服务岩土相关行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共享科研成果。

网络安全
  • 项目系统是否完成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否